我与你,我与它

每个字都认识,合一起就看不懂。

我一开始也一样。。。


人们常说,人感知世界,此话何解?

人仿徨于事物表面,感知它们。并从中总结事物的特征,得出自己的经验,从而感知事物的存在。

但光凭经验还不足以感知世界。

因为由经验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我与你”和“我与它”的组合。


感知者并未参与到世界之中。感受在心中,而非介于他与世界之间。

世界并未参与到感受之中。它可以被感知,但却不为所动,因为它对此既无所为,也无所受。

作为经验的世界属于“我与它”。推动关系的世界却是“我与你”。


“我”和“你”的关系是直接的。在“我”和“你”之间,不存在任何概念、预设的知识和幻想,记忆却发生了由零到整的变化。在“我”和“你”之间,不存在任何企图、贪婪和前提假设,渴望却发生了由梦到现象的转变。一切媒介皆是阻碍。唯有摒弃一切媒介,相遇才会发生。

所以: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2019-11-24 14:29:10 补充

今天看到这样一段描述:(摘自《眠》)

我也觉得他无懈可击。但就是无懈可击屡屡让我心神焦躁。在这“无懈可击”里,似乎有一种不容想象力介入其中的、异样的拘谨之处。

在微信读书中,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有这种感觉,于是我评论了这样一句话(这里有额外补充):

人与人的相处是基于,“我与你”,“我与它”的关系。当我去为了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实际这件事是“我与它”的关系,从中获得的感受是“我与你”的关系。“我与它”也就是这件事,即使在优秀,但“我与你”没有得到升华。那这个优秀,在人与人的关系里,并不是最佳的。

“我与你”更多的是在通过“我与它”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我与你”的关系很难单一的去实现,至少我现在还没想到如何实现。但通过“我与它”,可以积极的产生“我与你”的关系。


所以新的问题:“当一件事,在‘我与你’的关系是正确的,但‘我与它’的关系是错误的时候。那这样的做法又如何判断对于错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