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了不起的盖茨比》
封面图转载自:百度百科
自语
大多数的肢体行为,来自于内心潜意识的需求。表达、肢体或许可欺骗人,但内心的潜意识不会。
往往那些毫无防备,毫无压力,甚至极端情况下触犯到个人“底线”下的自然行为,才是最真实的内心需求,而这些才是最真实的人之本性。
无论生活、影视剧,我们常常看到的仅是对方直接所表达的行为,那些包括:我说的,我做的……
而日常的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则往往来源于这些“表面”的行为,所带来的的直接感受。
《了》的内容便是如此,不说内心,只说故事,只说肢体细节,由读者自行理解内心需求。
若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或许无法理解书想表达的真实情感。
而我,希望这种能力,“你”没有~
摘录
价值观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因为年轻人的心声,或者至少他们表达的方式,往往是雷同的,还带有明显的遮遮掩掩。
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观念生而不同,不可等量齐观
佳句
整个城市想你都想惨了。所有汽车的左后轮子全涂成黑色,仿佛哀悼的花圈;城北的湖边,整夜都可以听到绵延不绝的哭声。
城市上空我们这一排透着灯光的窗户,对于昏黄街道上漫步的行人来说,一定蕴藏着几许人生的秘密。我也看到了这样一位行人,正在抬头仰望,独自思索。我既在其中,又在其外,对人生的变幻无穷感到陶醉又厌恶。
他报以会意的一笑——不仅仅是会意。这是一种罕见的笑容,给人无比放心的感觉,或许你一辈子只能遇上四五次。刹那间这微笑面对着——或者似乎面对着整个永恒的世界,然后它凝聚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它了解你,恰如你希望被了解的程度;它信任你,如同你愿意信任自己一样;它让你放心,你留给它的印象正是你状态最好的时候希望留给别人的印象。
在都市撩人的暮色里,我有时会感到一种难以排遣的寂寞。在别人身上,我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形。那些可怜的年轻职员,在橱窗前徘徊游逛,直等到独自一人去餐厅吃顿晚餐。黄昏里的他们,如此虚度着夜晚和一生中最令人心碎的时光。
一阵微风吹不皱水面,却使它载着莫名的负担改变了莫名的方向。一簇落叶拥着它慢慢旋转,像指南针一样,在水面上画出一道细细的红圈
一阵微风吹动了黛西毛茸茸的灰色领子。
在这酷热的天气里,还有谁关心他亲吻了哪个人的红唇,谁的脑袋依偎在他怀里,弄湿了他睡衣胸前的口袋!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每一个多余的手势都是对生命储备的一种浪费。
留下他站在月光里——守望着虚无
焚烧枯叶的蓝烟飘向天空,当寒风把晾在绳子上的湿衣服吹得僵硬的时候,我就决定回家来了
观点
这取决于我们占统治地位的人种,如果我们不提高警惕,其他人种就会掌控一切。”
你不能因为流言就不跟一个老朋友来往,但另一方面,我也不想迫于传言的压力而结婚。
每个人自我介绍的时候都含含糊糊,听得人一头雾水。
人们在智力和种族上的差异,远不如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大。
这必须由近在眼前的某种力量去推动——爱情,金钱,总之要实实在在的东西。
女人的不诚实,你往往不会去深究—
情感
出租车里等待的人们依偎在一起,说话的声音飘扬出来,悄悄的笑话引起一片欢笑,点燃的香烟在车里升起一团团浑浊的烟圈。我幻想着自己也在匆匆赶去寻欢作乐,分享着他们内心的亲密和兴奋,于是不由地为他们祝福。
那个下午一定有某些时刻,黛西并不如他梦想中的那般,但这不是黛西的错,而是因为他的幻想生命力过于旺盛。这种幻想已经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创造的激情投入到这场梦幻中,不断地给它增添色彩,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点缀着它。再炽热的火焰,再饱满的活力,都比不上一个男人孤独的内心积聚起的情思。
人类的同情心是有限度的,我们也愿意让他们那些可悲的争论与向后掠去的城市灯光一道渐行渐远。三十岁——等待我的将是孤寂的十年,相熟的单身男子逐渐稀少,浓烈的情感逐渐冷淡,头发也逐渐稀疏。
其他
我想起我那条丢人的毛巾,不过为时已晚
我想他当时早已把名字想好。他的父母是碌碌无为的庄稼人,在他的头脑里,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他们是他的父母。实际上,长岛西卵村的杰伊·盖茨比是从他自己柏拉图般的幻想中诞生的。他是上帝之子——这个词语如果有什么意义,他想要表达的就是它字面上的意义——他必须效命于他的天父,追求一种博大、世俗、华而不实的美。所以,他虚构出这样一个盖茨比,恰恰也是一个十七岁男孩想要虚构的人物,而他自始至终忠于这一理想形象。
他很早就了解女人,因为女人们都宠爱他,他反倒瞧不起她们。他瞧不起年轻的处女,因为她们无知;他也瞧不起其他女人,因为她们容易对一些事歇斯底里,而在他那颗势不可挡的自负的心里,那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
米凯利斯很是震惊,做了四年邻居,威尔逊从来不像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他总是疲惫不堪的模样:不干活的时候,就坐在门口的椅子上,呆呆地看着路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不管谁跟他说话,他都会和和气气、无精打采地笑笑。他凡事都听老婆的,自己从不做主。
我像病人一样辗转反侧,在荒诞的现实与可怕的梦境之间似醒非醒。
唠叨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讲着事故的经过,直到自己都觉得越来越不真实,讲不下去了。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